冬季防火首防“電老虎”
隨著入冬進程“加速”,氣溫越來越低,取暖設備也成了不少家庭的常用品。
不過,來自消防部門的數據顯示:低溫天氣不斷增多,發生火災的概率也隨之上升。最近6年,廣州三成火災發生在12月——次年2月,且近五成的火災死者都葬身于冬季火葬。
專家提醒,冬季防火,正確使用大功率電器是關鍵。
數據
五成火災死者死于冬季火災
12月6日凌晨,廣州增城某村一民房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50平方米,主要燃燒家具、生活用品,造成1名85歲的老人死亡,初步判斷火災原因是電線短路。
其實,不只在廣州,入冬以來,全國各地的冬季亡人火災都出現了抬頭趨勢。12月8日,廣西某村一民房發生火災,起火建筑有6層,最終兩人死亡。同日凌晨,北京市朝陽區一居民自建房發生火災,造成1人死亡。
居民住宅冬季火災多。上月,廣州居民住宅火災數占總起數的40.15%,較上月同期上升近7個百分點。而市消防部門整理了近6年間的亡人火災數據,結果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的火災起數占總火災起數的27.66%,火災亡人數占總火災亡人數的48.94%,也就是說,6年間廣州近五成火災死者亡于冬季火災。
探因
用火場所增多與警惕性降低
火災頻發,為何偏在冬季?專業人士分析,這不僅與氣溫降低有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與人在冬季身體容易困倦導致警惕性降低有關。
氣溫低時用火或用取暖設備的場合增多,在夜間尤其是深度睡眠期間對火災突發的預警能力下降,一旦夜間發生火災,容易造成“小火亡人”。小作坊、小檔口、小娛樂場所等“三小”場所若存在違規住人等情況,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引燃堆積的貨物或生產設備并進一步蔓延,住戶逃生無路。
同時,市消防部門相關負責人也透露,老人、兒童和行動不便者在每年火災亡人總數的占比均在五成左右。缺乏行動能力的老人和無人看護的小孩在災難發生時往往容易成為受害者。
防火
大功率“電老虎”是頭號目標
城市居民很少使用明火了,為何在冬季仍遭遇火災?統計表明,電氣火災仍是火災發生的最主要類型,約占火災總起數的三成左右。電烤爐、空調等大功率家電常被人稱為“電老虎”,這些“老虎”正是冬季防火的頭號目標。
比如暖寶寶、電熱毯、電暖爐等取暖設備是不少市民家中冬季必備,但是如果這些設備存在質量不過關、電線短路等情況,火災隱患自不必說。記者從市消防部門了解到,不少居民在冬季使用大功率電器取暖時過于疏忽,造成了火災。
市消防部門提醒市民,在冬季要掌握正確的取暖方式,時刻謹慎,提高防火意識,加強隱患排查,這樣才能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確保冬季消防安全。
支招
冬季防火
留意取暖設備
冬季防火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又有哪些隱患需要排查?以下四大招可以趕緊學起來!
電熱水袋充電要留心。電熱水袋使用周期一般是2——3年;購買正規產品,在通電儲熱時,要放平整,切勿放置在纖維織物或不耐熱的物品上,嚴禁在通電狀態下使用。
電熱毯勿長時間通電。購買合格的電熱毯產品,使用時應平鋪在床單或薄墊子下面,切不可折疊使用;電熱毯每次使用時間不宜過長,達到合適溫度應切斷電源;電熱毯安全使用年限為6年,要及時更換,防止老化。
電暖器烘烤衣物需謹慎。首先,電暖器須使用標準帶地線的三孔插座,不可自行換用沒有地線的兩孔插座,避免產生靜電引發觸電。其次,電暖器應擺放在不易碰觸的地方,不能隨意烘烤衣物,不用或人離開時應切斷電源。
用燃氣熱水器洗澡注意通風。燃氣熱水器要安裝在浴室外,要安裝排煙管,以便在使用時把熱水器產生的廢氣排至室外;燃氣熱水器使用年限一般為5年—10年,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檢查并視情況更換連接管,以防出現一氧化碳泄漏。一旦發現有中毒跡象,應立即打開門窗,將病人迅速移至空氣新鮮和通風良好的地方,再送往醫院救治。(文/化麥子)